和三国的故事由来已久,最开始还是免不得那一句俗套,三国演义,四大名著,中小学必读本,小学的时候就拿到过一本文言文版本的三国演义,但是小学生的我对于这个满篇文言文实在提不起太大兴趣,从头读起剧情毫无起伏太乏味,索性浏览目录只看自己感兴趣的章节,什么桃园三结义、放水淹七军、空城计,都是英雄演义的经典篇章,然后就把书扔在一边积灰了。

再后来准备上初中,偶然看到一句,少不读水浒,老不读三国,于是下决心在这豆蔻年华的时候从头到尾读一遍三国,以后老了就不读了,可惜这决心下得还是不够大,细读完黄巾起义,粗读完白帝城后,又作罢,因为当时我觉得刘备死了三国演义就应该完本了,为什么后面还要写,读书人的情怀还是有那么一点,虽然说不上嚎啕大哭但是依稀记得当时眼角有泪。

大概上初中的时候,高希希拍了新版三国演义,在当时很火,因为是普通话我也看到很起劲,感觉像是困扰多年的病根被根除了,豁然开朗,一口气看到秋风五丈原,然后又不开朗且又流泪了。

高中的时候经室友介绍知道了老版三国的存在(因为当时没有网络,电视台不播的话基本不了解),然后又机缘巧合弄到一张碟片,刚开始看到老版本的场景和服饰,我就立刻按下了 DVD 机的弹出按钮,毕竟老三国审美,对于一个正值青春年华,爱鲜衣爱怒马,好华灯好烟火的少年来说,是难以接受的。

这样的认知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,工作无聊的时候喜欢看点历史,就又看到了老版三国,这次非但没有厌恶服化道,反而出了奇地喜爱,这大概就是王羲之所说的情随事迁。

一刷的时候,开始(有机会)注意到一个人:姜维,对话赵云那一句,“老将军,可知天水姜伯约?”

尽显这位天水麒麟儿的少年神采,少年时一次看到刘备死、又看到诸葛亮死,这次看到姜维死,也差不多是全剧终,又流泪了,这是经历了社会敲打的成年人的泪水。

臣,一心讨贼,以继诸葛丞相之遗志! 我有一计,可使汉室,幽而复明! 我计不成,乃天命也!

jiangwei_old.jpg

他从未见过先帝,却能为先帝的夙愿奉献一生;他原是魏将,却成季汉最后的大将军;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是个彻彻底底的理想主义者,和刘关张、诸葛亮一样,为匡扶汉室,燃烧了自己所有。

”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”,尚未盖棺定论之前,他恐怕是蜀汉一些人眼中的奸臣,劳民伤财,可零和博弈,搏一搏至少还有机会,躺平最后只能投降。“宁可战死失社稷,绝不拱手让江山”,某种意义上,大将军姜维和北地王刘谌是更合适的君臣搭配,可历史不给机会。

于是乎,姜维死,大汉亡。类似的剧情发生在约 1400 年后,李定国身死,大明亡。

“蜀国之灭,绝非将军之罪,实是后主无道而致”,卫瓘这样评价道,然后无数后人点了点赞。